并非主力部队,就能3小时啃光“白菜心”,东野团长一战成名

栏目分类并非主力部队,就能3小时啃光“白菜心”,东野团长一战成名

你的位置:星辉 > 最新动态 >

并非主力部队,就能3小时啃光“白菜心”,东野团长一战成名

发布日期:2024-06-09 20:21    点击次数:136

背景概述

1940年代末的中国东北,成为了国共内战的焦点战场。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新6军作为美军重点装备和训练的精锐部队,特别是其中的新22师第64团,以其卓越的战斗力和严密的纪律,成为国民党在东北抗击解放军的尖刀。这一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士气高昂,战斗经验丰富,被认为是国民党军在东北最具威胁的力量之一。

在长达三年的东北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深知,要想快速解放东北,必须瓦解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因此,解放军高层将新6军,尤其是新22师第64团视为重要的战略打击目标。这种决策背后,是对敌人的深入了解和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

在众多战役中,新22师第64团因其强悍的战斗表现,被解放军比喻为“白菜心”,而这一比喻很快转化为了战斗口号:“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这句口号不仅激发了解放军士兵的战斗热情,也明确了他们的主攻目标,即直击敌军的核心力量,摧毁其战斗的中枢。

在军事行动中,新22师第64团常常作为先锋部队,承担着突破解放军防线的重任。他们行动迅速,配备了美制武器,如M1加兰德步枪、布朗宁自动步枪,甚至轻便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这些装备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属于顶尖水平。此外,他们还拥有由美军训练出的战术素养,能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快速适应并发起有效的攻势。

战役前奏

1948年10月26日的深夜,东北的寒风中,人民解放军8纵23师69团接到了紧急命令,必须向北迅速推进,以截击正试图撤往沈阳的国民党军队。69团是由原来冀察热辽军区的地方武装改编而成的,战斗力不算高,东野总部曾评价这支队伍战斗顽强性差还不如新组建的部队。但经过1948年的夏季大练兵,这支队伍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与此同时,国民党的新6军主力部队——新22师第64团也在进行撤退操作,他们的目标是安全到达沈阳,重新整编力量。新22师第64团由于长期的战斗洗礼,队形保持得相当完整,士兵们行进在装备重型机械的路上,尽管疲惫但仍保持着较高的战斗意志。

就在两军都没有完全预料到对方的具体位置时,69团与新22师第64团在饶阳河东岸的一处交汇点不期而遇。当时是夜深人静,只有偶尔的狗吠声和风声,但突如其来的遭遇打破了夜的宁静。一时间,两军的侦察兵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的踪迹。

国民党的新22师第64团本计划在夜色中悄无声息地撤退,但突然出现的69团迫使他们必须调整策略,迅速从行军状态转变为战斗准备。他们开始迅速布防,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地形,如河流边的低洼地带,以及稀疏的树林作为掩体。

69团也没有犹豫,立即进入战斗模式。他们派出侦察小队,尽量获取更多关于敌军位置和动向的情报。同时,指挥官迅速做出判断,下令部队在河岸边占据有利地形,如小丘和河流拐角处,部署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形成对进攻的有效阻击。

激烈的阻击战

10月27日的黎明,天色刚刚泛白,69团迅速利用康屯和前后黄岗子地区的地形优势构筑起坚固的防线。这些地区地势较高,视野开阔,非常适合布置防御工事。解放军士兵在战壕中紧急铺设沙袋,搭建临时掩体,同时设置了机枪阵地,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国民党的新22师第64团,在重炮和空中支援的掩护下,开始向解放军的防线发起进攻。随着破晓的第一缕光线,天空中出现了国民党空军的轰炸机,它们对解放军防线进行了精确的轰炸。然而,由于解放军事先已做好准备并且地形险要,国民党军的空袭并未能完全摧毁解放军的防御设施。

随着战斗的展开,新22师的炮兵部队也开始对解放军防线进行炮击,炮弹在解放军防线周围形成一片爆炸声和火光。在重炮的掩护下,新22师第64团的步兵开始分批次向解放军防线冲锋。他们试图在炮火支援下快速突破解放军的防线,但解放军士兵凭借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组织了有效的抵抗。

第一波冲锋,国民党军士兵在重火力的压制下试图通过快速冲锋突破解放军的防线,但遭到了解放军机枪和迫击炮的猛烈射击。国民党军士兵在尝试穿越开阔地带时损失惨重。解放军的火力点位于战略位置上,能够有效地控制战场,使得国民党军的每一次冲锋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不断有新的国民党军部队被投入到战斗中,试图从不同的方向突破解放军的防线。然而,每次冲锋都被解放军严密的火力网和地形利用所挫败。战场上,炮火和机枪声不断,硝烟弥漫,局部地区甚至展开了肉搏战。解放军士兵在战壕和掩体中与敌军进行近距离的战斗,利用手榴弹和冲锋枪进行反击。

随着战斗的持续,国民党军第64团虽然在人数和装备上占优,但在解放军良好的战术部署和坚固防线的抵抗下,始终无法有效突破防线。每次冲锋后,解放军都能迅速重组阵地,修复战壕,重新部署火力,使得国民党军的进攻屡屡受挫。

关键时刻的反击

随着激战的持续,国民党军的新22师第64团逐渐展现出疲态。他们已经连续数小时在重重炮火和机枪掩护下发起冲锋,每次都遭到人民解放军69团的顽强抵抗。国民党军士兵虽然在装备上占有优势,但在连续的攻势中消耗了大量体力和弹药,阵地上布满了弹坑和炸毁的装备。

正当国民党军第64团准备再次组织力量,试图对解放军防线发起新一轮的攻击时,关键的转变发生了。人民解放军69团的第三营,在之前的战斗中被迫分散,此时却意外地从国民党军的侧翼发起了猛烈的突击。这支之前被认为已经失去战斗力的营队,在夜幕中悄然绕到了国民党军的侧翼,利用地形和夜色掩护,突然向国民党军的侧后方发起冲击。

这一突然的反击完全打乱了国民党军64团的战斗部署。国民党军士兵正在集中精力对抗正面的解放军,未能预料到侧翼也会遭到攻击。人民解放军第三营士兵在指挥官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侧防,迫使64团的士兵不得不分散力量,转向两个方向进行防御。

这种多方位的压力迅速消耗了国民党军64团的战斗意志与组织纪律。原本用于攻击的部队不得不临时转变为防御状态,而他们的防御配置并不足以同时抵御来自多个方向的攻击。在连续的冲突中,国民党军的指挥系统也显示出了混乱,难以有效调度兵力和火力进行有效抵抗。

同时,69团的其他部队也没有放松对国民党军正面的压力。他们利用国民党军分散注意力的时机,加大了火力输出,尤其是机枪和迫击炮的交叉射击,进一步压制了国民党军的活动空间。每当国民党军试图重组阵形,反击侧翼的解放军时,正面的解放军就会加大攻势,迫使他们无法有效组织防御。

随着战斗的进一步展开,国民党军64团的防线开始显现崩溃迹象。一些士兵在炮火和攻击中四散逃离,指挥官也难以掌控全局,战斗秩序开始失控。

全面突破与战斗结果

到了10月27日上午9时,一场始于黎明的激烈战斗达到了高潮。在不到三小时的时间里,人民解放军的69团利用出色的战术布局,几乎全数歼灭了原本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新22师第64团。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战术和策略上的精妙运用,也象征着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主要作战力量的彻底崩溃。

随着战斗的进行,69团展示了卓越的战术灵活性和执行力。他们在夜战和黎明的交锋中,有效利用了地形和夜色优势,以及敌军的疲惫和战术上的疏忽。第三营的突然侧翼攻击,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施加的压力,迫使新22师第64团的防线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崩溃,无法有效组织防守或撤退。

此外,69团的火力支援和前线部队之间的紧密配合,使得每一次国民党军试图重组防线时,都遭到了精准而猛烈的火力打击。解放军士兵们在战场上机动灵活,他们的迫击炮、机枪连以及步兵部队形成了互相支援的战斗网,不给敌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当战斗结束时,战场上满是破坏的装备和国民党军的伤亡。新22师第64团的士兵在混乱中大量伤亡,其余的则在绝望中投降或逃散。这场战斗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心理和战略上的重大打击对国民党军的士气和东北的军事布局。

69团团长董占林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他的声望和地位。他的战术决策和指挥能力,使得他在后续的军事行动中被更多地赋予重要的指挥任务。董占林后来在丁盛麾下继续南征北战,特别是在对印反击战中的瓦弄大捷,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人们瞩目的军事领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