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6个师长唯有他没有成为元帅, 晚年担任副主席, 儿子是将军
发布日期:2024-08-24 10:55 点击次数:149时代的原因让很多开国将军出生都比较苦,由于家里情况比较苦,所以很多开国将军出生后,更多的时候是在思考如何生存,而不是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层原因的存在,让很多开国将军都没能接受教育,所以出生于那个时期的开国将军只要有稍微接受过教育,都算是部队里的知识份子,作为只是份子自然会比其他人有较多的机会。
开国大将萧劲光在幼年的时候因为对知识的海洋有极大的渴望,所以被称之为“书憨”,而他也对得起这个称呼,因为在之后的岁月里不仅在私塾学习,同时还进入新式学校学习,并且还奔赴苏联留学,在苏联学习期间,学习了军事知识,回国后被给与重用,由于他有一定文化知识,在我军在城里初期不可多得人才,毛主席曾经将他称之为:“萧劲光是潜龙在田,有大将风度,是文化水平极高的知识分子,科班出身的第一位军事学家。”
萧克上将和萧劲光一样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又都是湖南老乡,而且又有一定文化知识,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先进,所以在看到社会动荡,国家的危难,因而纷纷选择投笔从戎,并在十八岁的时候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接着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及长征,同时在八路军建立的时候有设立了3个主力师,这6个主力师的正副师长,分别是林总、聂帅、贺帅、刘帅、徐帅、萧克,这几人中除了萧克外,其他五位师长均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被授予元帅军衔,至于萧克没有出现在十大元帅中,同时也不没有在大将当中,而是成为了57名上将之首。
关于萧克被授予上将一事,其实有很多人都感到不公平,毕竟以他的功勋和资历完全有资格被授予更高的军衔,然而到大授衔的时候仅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今天来聊下这个事情。
萧克,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从曾祖父开始家里四代人都读书,所以萧家算是书香门第,家庭的原因,让萧家里十分重视教育,所以自小就让萧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对各类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之后拿下茅盾文学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然而书香门第的家庭并没有因此让萧家的命运改变,而是依旧很困苦,可就算如此,萧家也没有放弃让孩子接受教育,所以到了应该读书的年龄,萧克先是进入私塾学习,接着又进入了同善高等小学和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在这里他了解到了当时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动荡,国家前途的迷茫,这让他产生了弃文从武的想法,这样才可以改变自己命运。
在这期间他的长兄和堂哥因为得罪了地主,被被地主抓住并惨遭杀害,这让萧克决定弃文从武,和二哥一起离开家里奔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然而他错过了黄埔军校的招生时间,所以只能退而求次选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
在这里他学习到了军事知识,这让每天都忘我的努力学习和复习每天的知识,希望以此能给自己未来的军事生涯奠定牢固的基础,在萧克的不断努力下,很快他学会了学校里的一切。
毕业后,萧克参加北伐战争,并跟随国民革命军征战浙江及江西等地,并在毕业第二年担任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叶挺部担任政治指导员、连长,可以说这期间萧克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才华,是军队中新兴力量。
1927年,老蒋发起了反革命政变,让大革命陷入低潮,老蒋的举动让萧克看清楚了老蒋政权本质,于是他离开了老蒋并加入了我党,发誓要为推翻旧社会付出一切力量。
接着他跟随叶挺、朱老总、总理发动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国军对起义部队展开了围追堵截,在国军优势兵力围堵下,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期间萧克所在部队也被打乱,在没办法情况下,他只能先回到家乡,寻找组织。
回到家乡后,萧克见到了自己二哥萧克允还有父母,在见完父母后,兄弟俩聊了这次起义,觉得党组织一定受到了严重打击,所以这时候不太适合去找组织,而是要组织足够的力量,等组织需要的时候,自己才可以为组织排忧解难,然而二哥萧克允在1933年的时候牺牲,可以说如果萧克允没有牺牲的话,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会出现一对兄弟将军。
说干就干,很快两兄弟组织一小股力量,萧克担任宜章县游击队长,有了一定力量后,萧克便在开始寻找组织,经过一番寻找后,他得知朱老总和陈老总将会举行湘南起义,得知情况后,他第一时间带领前去支援湘南起义。
起义失败后,萧克带领剩余的人前往井冈山,在路上的时候碰到了毛主席部队会合,不久朱毛会师,而后一起上了井冈山。
抵达井冈山后,萧克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及沉着冷静稳定,让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他也很快从我军一名基层指挥官升至支队长、支队长参谋、红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后改为红12师师长)、红8军军长、红6军团军团长等职务。
除了指挥能力出色外,萧克在战斗空余的时候,会经常写一些白话诗和散文小说等,写完后他还会将这些诗和小说发表,而他的每次发布都可以很好提振部队的士气。
自从我军在井冈山扎根后,国军加大了对井冈山的进攻,这让井冈山根据根据地的压力很重,1934年的时候让萧克率领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部队西征,为之后的长征探路。
在这期间,萧克指挥部队给桂系军阀头目白崇禧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这让白崇禧对于红六军团有很高的评价:“纪律严格、组织严密、行军能力强”在萧克指挥下,红六军团经过千辛万苦总算和贺老总的红二军团在贵州印江的木黄成功会师,这是红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会师,为红二方面军诞生奠定了牢固基础。
之后在湖南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立让湖南省主席何健产生了巨大的忧虑,为此他特意给老蒋发了一个电报:“情势紧张,全湘震骇”,提出“欲靖川黔,先靖湘西;欲除朱毛,先除萧贺”的建议。”
而后不久老蒋何健加大了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进攻,面对拥有优势力量的敌军,萧克一点都不担心,而是先后在十万坪设伏、陈家河遭遇战、桃子溪奔袭战中击溃国军,很快让红二方面军逃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并顺利在湖南桑植长征。
开启长征后,萧克又率领部队采取声东击西横渡沣水沅江,直插湘中,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先后开辟了黔(西)、大(定)、毕(节)苏区,然后又在将军山战役、乌蒙山千里回旋战、宣咸城外反击战等战役中有出色的发挥。
之后红二方面军成立,萧克担任副总指挥,这时候的萧克是红军方面军历史最年轻的领导人,3个月后又担任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之后他率领部队爬雪山、过草地,为保存红军力量和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期间他在贺龙和任弼时、陈琮英夫妇穿针引线,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的萧克与女红军蹇先佛结为终身伴侣,长征期间萧克的第一个儿子在过草地的时候出生,由于那时候找不到生产的地方只能找到了一处藏民放牧遗弃的土围子作为产房,不久后萧克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萧克给他取名“堡生”——在草地“土堡”里出生的儿子。
1937年,康克清在延安曾对前来采访的美国女记者尼姆·威尔斯说:“萧克的妻子在长征途中几乎死于难产。她是在过草地时分娩的------”
其实,萧克一生有三个儿子,只不过他的前两个儿子都在战争年代被夺走了生命,只有小儿子萧星华活下来,萧星华作为萧家独子没有被父亲溺爱,而是被严格要求,在读书的时候不允许告诉其他人自己是萧克儿子,同时还要求一切和大家一样,不允许搞特殊化。
在萧克的严格教育下,萧星华阳城了良好习惯,并在之后进入部队,并获得了少将军衔,可以说萧星华没有愧对父亲的荣光。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建立的时候有设立了3个主力师,这6个主力师的正副师长,分别是林总、聂帅、贺帅、刘帅、徐帅、萧克,萧克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师长是贺帅,萧克是这几个主力师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他之所以会被任命为副师长,根本原因就是他的指挥能力一点都不比这几位前辈差,要不然也不可能给他如此殊荣。
而后,萧克指挥120师对日寇展开了多次战斗,期间他还参与了晋察冀和西北等多个抗击日寇根据地的建设。
期间由于萧克所做出的贡献过于卓越,让萧克遭遇了日寇的刺杀,但是他们的图谋没有成功,在躲过日寇的刺杀后,萧克又指挥部队和日寇作战。
从日寇会派人刺杀萧克一事可以看出,萧克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做出的贡献,可以说由于他所做出的贡献过于出色,才让日寇有了这种无耻的行动,好在这种情况没有成功,萧克则是一如既往和日寇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后,本以为和平会永远降临这块饱受战乱古老大陆,但是老蒋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全国上下渴望和平的心愿,而是强硬发动内战,希望能以此达到自己的图谋。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军强势反击老蒋为首的国军,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确实遭到了一定失败,但是随着我军做好全面调整,战争胜利的天平逐步倒向我们,国军的失败已经是必然。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先是参与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兼任副校长,之后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南下,横渡长江,进军中南,而后又组织策划了河南张轸及湖南程潜,陈明仁起义,为河南和湖南等地的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之后他有率部千里追歼国军,席卷中南、西南,先后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了白崇禧、余汉谋集团43万人,解放了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和海南岛,基本消灭了国军主力。
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傅作义和阎锡山部曾经打算偷袭石家庄,这期间驻守石家庄除了警备兵力外,压根没有多少力量,萧克在得知情况后,沉着应战顺利打破了敌人的图谋,从而确保石家庄的安全。
建国后,萧克先后被任命为军事训练部部长、国防部福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从萧克的资历和经历来看,他确实有资格被授予更高的军衔,而不是上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可是我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师长,跟他一样担任师长的林、聂、贺、刘、徐五位师长都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被授予元帅军衔,可以说以他们的资历来看,完全是有资格来看,就算不能被授予元帅也有资格被授予大将。
然而关于这个事情毛主席曾经表示过,每个级别军衔必须要有镇住场面的人,元帅肯定是朱老总、大将是粟裕、上将是萧克、中将是徐立清,少将是解方,正是有几人的镇场,让原本一些对军衔授予不满的开国将帅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心甘情愿的接受组织上的安排。
关于被授予上将,萧克其实看得很看,曾经在这件事情有过自己的表示,那就是比起失去生命战友,自己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从这点来看,萧克觉得能被授予上将有是不错的,毕竟这对于他的军事生涯来说算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其实萧克之所以被授予上将,一方面原因是有些战友的公选比其他更出色,所以他们被授予更高的军衔当之无愧,另外一方面就是元帅和大将军衔名额有限,所以他只能被授予上将,而他这个上将是57名上将之首。
除了军事上有出色造诣外,萧克在文化上也有不错的造诣,就算自己身处战争时期,他也不忘记是自己一位文人,时刻身边都会有一本书。
身边人在看他对书的痴迷,觉得他完全有能力,希望他可以出书,萧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将自己第五次反围剿的事情写了出来,然后交给了相关部门审核,而他们将内容进行修改,萧克也进行了修改,而后毛主席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禁赞叹萧克有才华。
后来,萧克将这本书又进行了修改,最终定稿25万字,并命名为《浴血罗霄》,之后这本书获得了1988年茅盾文学奖,三年后加入中国作协,成为拥有上将军衔的作家。
由于萧克在文学领域上有不错造诣,算的是我军一位儒将,斯诺前夫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所评价的那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等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之后,萧克依旧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做出,然而特殊时期到来,让他受到了一定影响,好在这次错误最终被拨乱反正,萧克等老同志得以复出,之萧克先后军事学院院长兼第1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及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
并在1980年8月到1983年6月担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离开一线后,萧克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军事学、党史、军史、战史的研究,期间他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萧克诗稿》、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书籍外,还出版了《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等作品,被复旦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2008年10月24日,开国上将之首萧克在北京病逝,享年102年。
萧克上将一生是光荣的,他将自己的所有心血放到了革命事业上,历经无数战役,为革命的成功新中国的建立,做下了卓越的贡献。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