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被俘后在宴上拍桌不服,刘亚楼转身请出一人,他连敬三杯酒
发布日期:2024-06-08 04:21 点击次数:1761948年9月,为了解放东北全境,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的率领之下直奔锦州而来,国民党廖耀湘奉命前来阻击,但林彪与罗荣桓棋高一着,看穿了敌人的部署,在此将廖耀湘军队歼灭。
战役结束后,廖耀湘被俘,但他本是桀骜不驯之辈,即便是解放军已经给予了他足够的尊重与优待,但他依旧还是与负责俘虏工作的刘亚楼唱反调。
甚至在一次重要的宴会上公然回怼刘亚楼,若能重来,定然击败解放军。对此刘亚楼并未回应,只是请出一人,却让廖耀湘瞬间没了脾气。那么此人是谁呢?他与廖耀湘又有怎样的关系?
廖耀湘1906年生于湖南,从他的名字耀湘就不难看出,廖父廖母都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可以成光耀家乡。为此他们给了廖耀湘优渥的家庭环境,与学习条件。
虽然廖耀湘学习成绩很好,但面对乱世,从文无用武之地,一腔热血但报国无门的廖耀湘决定投身军旅。不久后,他便成了黄埔军校的学生,开始接受专业的军事训练。
毕业之后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国民革命军中的一员,起初的廖耀湘并不耀眼,甚至都没多少人在意过他,但多年的底层军旅生涯让他洞悉了国民党军中的问题多如春笋。
真正让他得到蒋介石关照的却是后来的抗日战争,1937年国民党在淞沪会战中失败,日军大规模集结,直奔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而来,南京保卫战一触即发。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南京蒋介石虽布下了重兵防守,但很快就被日军攻陷,在战役中国军的表现如何廖耀湘再清楚不过了,他认为国军若是不进行改变,在日后的战场上依旧会屡战屡败。
他便写信告诉蒋介石国军存在的问题,这封信也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此后廖耀湘便飞黄腾达,备受器重。经历过抗日,到解放战争时期廖耀湘已经是国军第九集团军中将司令长官了。
时间来到1948年,当时解放军已经解放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国民党仅剩沈阳等城仍在坚守,就在蒋介石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出兵分两路,一路固守沈阳,一路进攻锦州。
当廖耀湘得知南京政府派自己前去进攻锦州,心中五味杂陈,谁都知道此时东北的局势岌岌可危,固守沈阳才有反击之机,进攻锦州必然是死路一条。
但身为军人的责任感依旧还是让他率军向锦州前进,此刻廖耀湘也明白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役,与飞蛾扑火、以卵击石没有什么区别。
结局也不出所料,廖耀湘军团的一举一动早已在我军的严密监视之下,当廖耀湘到达指定位置之时,我军9个纵队群起而攻之,全歼国军第九军团,活捉主帅廖耀湘。
此后一段时间,廖耀湘一直在功德林度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但他的内心始终是不服气的,他与大部分的国军将领一样,都认为他们之所以失败只是上级指挥上的失误,而非他们的能力不行。
因此在后来刘亚楼主持的一次慰问他们这些国民党被俘将领的宴会上,刘亚楼深知在座的诸位将领虽说都是俘虏,但也只因是政党不同,他们却是实打实的在抗日战场上立过大功的。
本着这种情感,刘亚楼也对他们表达了尊敬,并一一与他们碰杯致意,本来大家气氛还算和谐,毕竟这些将领也认识到共产党确实在各个方面都要优于国民党。
但敬酒敬到廖耀湘这却出了问题,廖耀湘不仅不与刘亚楼碰杯,甚至还说了一些冷嘲热讽的话,在他看来,刘亚楼向他敬酒,更像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一种羞辱,他十分抗拒。
除此之外,他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放言,当年在东北的失败非战之罪,而是上级命令的错误,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必然能够击败解放军,或许现在的角色就要互换了。
说到激动处,廖耀湘一把将酒杯扔到地上,手拍桌子展现出他的将军威风,但刘亚楼并不为所动,他直接说道,你再厉害,不还是败了?这就说明解放军是要强于你们的。
刘亚楼的话让廖耀湘无言以对,但他心中依旧充满着不服气。
眼见廖耀湘那不服气的神情,也没有说什么,转头带了一个人过来见廖耀湘。
廖耀湘看着面前站着的郑洞国再也没有了此前不服气的神情,在郑洞国面前他也神气不起来。郑洞国是黄埔一期的学生,简单来说,他是廖耀湘的师兄。
此时的廖耀湘心中五味杂陈,他原本以为郑洞国已经在辽沈战役中战死了,没想到此刻却出现在面前,心中怎能不震惊,而且更加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郑洞国已经倒向共产党的一边了。
之后郑洞国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解廖耀湘不要再执迷不悟。廖耀湘深思之下,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愚忠只会让自己一错再错。
痛定思痛之后,廖耀湘拿起酒杯转身面向刘亚楼,连敬了三杯酒,白酒下肚,既是对过去的告别,同时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望,他已经决定了拥护共产党。
1961年廖耀湘因为积极接受改造,获得了特赦的机会,党中央还为他安排了一份文史专员的工作,为其提供相应的援助,使其能够快速融入社会。
此后廖耀湘一直致力于政协工作,于1968年12月在北京病逝,12年后,经党中央批准,廖耀湘的骨灰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结语:
廖耀湘虽说此前还是国民党的将领,且一度冥顽不灵,但其在抗日战场上所作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这说明他并不完全像国民党内部一般犹如一潭死水,他依旧存有拳拳报国之心。
廖耀湘的及时醒悟,正是那些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国军将领的一个缩影,他们此前或许顽固、或许不甘,但最后都醒悟了,重燃了建设祖国,造福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