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场上,哪个省的兵最能打?
发布日期:2024-06-08 03:47 点击次数:97我特别不感冒关于哪个省的兵最强悍最能打的评比,更特别鄙视那些总认为自己那个省的兵怎么怎么厉害、XX狼兵、无X不成军等等自嗨,显得格局那么狭隘,那么小家子气。好多人以为他们那地方民风强悍,他们省的兵比别的省的兵都猛,战斗力就不得了了。胡说八道!固然各地区民风是有很大不同,有的彪悍好斗,有的温柔婉约,但打仗跟打架不一样,不一样,很不一样。民风强悍不强悍,跟爱不爱打架很有关系,跟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没有必然的关联。拿破仑说过,三个法国兵打不过两个马木留克兵,但一百个法国兵就不怕一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法国兵则必能战胜一千五百马木留克兵。这啥意思?人少的那是打架,人多的那是打仗。打仗主要凭的是高效的组织、铁的纪律和有序的战术协同,而不主要凭单兵的装备与技能。
受《亮剑》等剧的毒害,坊间流行一种说法,说爱打架的兵未必不是好兵,说这样的兵打起仗来勇敢,由这样的兵组成的军队有战斗力,所以好的带兵官其实从心底喜欢并鼓励手下的兵打架。真真是完完全全的胡说八道!曾国藩招兵,吴佩孚招兵,冯玉祥招兵,都只招老实本分的土著,打架斗殴有劣迹者一概不要,对进入军营后敢于斗殴者更是严惩不贷。可曾国藩的湘军、吴佩孚的直军、冯玉祥的西北军,战斗力如何呢?那都是同时代军队中最能打的。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行军的路上,与卫士们聊天中,要他的警卫排长阎长林说一说,为什么新四旅总能打胜仗,原因是什么。阎回答,是新四旅河北人多。毛主席半开玩笑地否定道:“河北人也不一定都能打仗吧?三国时候,河北的名将颜良和文丑,不就让山西人关云长砍掉了脑袋吗?”接着又认真地说:“打仗勇不勇敢,与地域扯不上太大关系,不能看他是哪个省的人。”
粟裕在抗战时曾说过(原话记不住了,只记得大意),由于江南地区较为富庶,商贾发达,民风相对来说并不强悍。但其麾下的新四军一师,其兵员主要就来自小桥流水的江南,有谁敢说粟裕带出来的兵不能打?
红军时期,每次找弱敌打时,总要选东北军。东北军的装备一流,东北民风强悍,但东北军在很多时候战斗力就是不行。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有部队作风的原因,有组织的原因,有军纪的原因,有战术协同的原因,而唯独没有地域的原因,不然,就没法解释也主要由东北兵组成的我第四野战军所向披靡从长白山打到镇南关海南岛了。
组织、协同等等,都是部队指挥员的事儿,那么,一支军队的战斗力,跟战斗兵的勇敢就没关系吗?谁说没关系,当然有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但战斗兵的勇敢,并不主要跟他来自哪个省有关,而主要跟这支军队有没有坚强的牢固的思想武装有关。
思想武装这个东西,也没那么抽象,也不是中共军队所独有。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都会用某一理论来统一军队的思想,这便是思想武装。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曾国藩的《治军》中,都包含了大量军队思想建设的内容。北洋军阀混战时,曹锟曾对第十六混成旅的士兵们鼓动说:冲上去!冲上去就是上天堂;不许后退!后退被斩了只能下地狱。这也属思想武装的内容。称霸西北的马家军阀马步芳、割据一方特立独行的128师王劲哉等,同样有类似内容的思想武装。当然思想武装的内涵远远不仅仅是这些了。
思想武装,有的先进,有的落后,有的坚强,有的软弱,而用毛泽东思想做武装,无疑是最先进最切实最坚强有力的,是国内外敌人直到今天仍然最仇恨也是最惧怕的。
同样是对阎长林,毛主席还说过:“国民党的兵,一个个怯弱如鸡,最不经打了。但是,被我们解放了,经过我们的教育,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又一个个都成为了能打硬仗的好战士了呢。”
我军历史上,曾大量接收国民党军的俘虏入伍,谓之解放战士,特别是西北野战军,解放战士曾高达80%以上。智取华山的侦察参谋刘吉尧、奇袭白虎团的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一级杀敌英雄王克勤、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独身拦截并俘虏63个英国兵的刘光子、前二十多年被发现的埋名几十年的战斗英雄柴云振、前几年被发现的同样埋名几十年的战斗英雄张富清等,都曾是国民党兵。在国民党军队里,没见他们有多么勇武,但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经过了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就脱胎换骨,不一样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像是一座熔炉,能把废铁炼成精钢。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武装,原本懦弱的,也会变得强悍。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军队单位同样是如此,“60熊变50凶”,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
前面列举的刘吉尧、杨育才、王克勤、刘光子等英雄模范,长期以来,我们只知道他们原先是国民党的兵,后来是人民军队的战士,有谁特别在意他们是哪个省的兵了?
我军有的英雄部队、分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几十年的过硬作风却一直保持不变,攻必克,守必固,战无不胜。可我们特别在意的往往是他们属哪个军哪个团,又有几人会在意他们来自哪个省?那些哪个省的兵最能打的所谓优势,在高效的组织协同和坚强有力的思想武装面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根本就不值一提。